对专利基本解释,就是指一项发明创造的首创者所拥有的受保护的独享权益。拥有了专利,你就有了话语权,在知识产权方面,专利是受法律规范保护的发明创造,它是指一项发明创造向国家审批机关提出专利申请,经依法审查合格后向专利申请人授予的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该项发明创造享有的专有权。
专利争夺也是屡见不鲜的事儿了,尤其在科技领域尤为常见,今天说的是在生命科学领域发生的一场专利争夺战——“基因魔剪”CRISPR专利战。这场专利争夺战两方分别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生物学家詹妮弗·杜德纳,以及麻省理工学院博德研究所的张锋。两方经过一场“切磋”后,最终以“隶属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的Broad 研究所继续保有CRISPR-Cas9应用专利”尘埃落定。
但最新消息称,德国制药巨头默克集团的子公司密理博西格玛,日前成为基因编辑工具CRISPR欧洲专利战的最新参与者。据《科学》杂志6日报道,欧洲专利局表示,计划授予该公司专利,允许其在美国和加拿大使用这一“基因魔剪”技术将遗传信息编进真核细胞。近几年,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炙手可热的基因编辑工具,这项技术的专利战日益激烈。最受关注的是美国加州大学领导的国际团队与哈佛—麻省理工大学博德研究所之间的争夺战。在提交给美国专利与商标局的专利争议中,加州大学声称,其专利涵盖了CRISPR在所有类型细胞中的应用;而博德研究所表示,CRISPR应用于真核生物的专利仅归自己所有,而这正是开发新型人类药物市场的关键技术。专利代理人凯瑟琳·库姆比斯曾处理过与CRISPR相关的诉讼。她表示:“很多人认为专利纠纷只存在于两个团队之间,但实际上,问题要复杂得多。”
业内人士指出,欧洲不可能存在“获胜者独占”的情况。密理博西格玛公司虽然是最早向欧洲专利局提交CRISPR专利申请的六方之一,但这六方“玩家”可能拥有大量重叠的专利权。对密理博西格玛公司有利的地方是,它可以获取很多基础的专利技术用于商业化,并创造可观的利益。除了加州大学、博德研究所和密理博西格玛,另外3家专利竞争者分别是韩国生物科技公司(ToolGen)、立陶宛的维尔纽斯大学以及哈佛大学。
纽约法学院专利专家雅各布·舍尔科一直密切跟踪CRISPR专利诉讼案,他对欧洲专利局的决定表示非常震惊。他指出,密理博西格玛提交的专利内容,与博德研究所在2013年1月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内容非常接近,且提交时间只比博德研究所早6天。他表示:“这很疯狂,我不知道结果如何,但欧洲专利战现在开始有热闹可看了。”
基因编辑的专利纷争,真是一出跌宕起伏亮点频现的国际大戏,而且请放心,它离大结局貌似还远着呢。最富盛名的专利争夺方是加州大学和哈佛—麻省理工大学博德研究所,他们在美国和欧洲两个战场暂时战成了平手。但显然,真实情况比人们惯常印象中的要复杂得多。研究团队、企业、投资者……面对CRISPR这把“基因魔剪”剪出的巨大市场,各方玩家都无法淡定。
专利在手,钱景无忧。蛋糕是个好东西,但要姿态优雅地吃下去,可真不容易。但不论怎样,专利尽早申请是没坏处的,从优先权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是在鼓励发明人及时申请专利的。